Search

你有注意過自己跑步時呼吸的方式嗎💨?為什麼跑一下就好喘?手麻又腳麻的?下腹部還痛?!​
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你有注意過自己跑步時呼吸的方式嗎💨?為什麼跑一下就好喘?手麻又腳麻的?下腹部還痛?!​
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​
那這篇文章剛好適合你🌟​
今天🐑老師教你跑步時該怎麼調節呼吸!​
-​
💡呼吸的目的:提供身體組織必需的氧氣,同時將代謝的二氧化碳,經由肺部的肺泡排出體外。​
👉因此如果你跑步會喘,並不是因為身體缺少氧氣,而是體內的二氧化碳太多需要靠更多的呼吸將它排出!​
是身體的正常反應​

💡你鼻子吸的≠進到肺部的​
肺部的氣體交換會受到呼吸深度(潮氣量)、呼吸頻率(次數)與死腔大小影響。​
💨當空氣吸入身體時,死腔的空氣量並不會進入肺部裡進行氣體交換,因此,儘管安靜休息時的每次呼吸量約 500ml(女生約450ml),但是真正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空氣量只有 350ml。​

💥死腔(Dear Air):人體口、鼻、咽喉、氣管與支氣管等氣​
體通路,無法進行氣體交換(約150ml)。​

💡先增加呼吸深度,而非改變呼吸頻率​
而人體的氧氣攝取量與運動強度呈正比,嘗試使用有意識的「腹式呼吸」可以減少死腔空氣的佔用空間,同時提高肺部氣體的交換量。​

💡鼻子呼吸?嘴巴呼吸?​
「你的身體會自動適應你的氧氣需求」​
沒有絕對的方式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節奏​
💚低強度輕鬆跑步(60% ~ 70%):​
鼻吸氣、口吐氣「3:3」​
吸氣時三步 ,呼氣時三步​
💛中強度跑步(70-80%):​
加深吸氣與吐氣「2:2」​
吸氣時二步 ,呼氣時二步​
❤️高強度(80%~90%):​
以口幫忙吸氣「1:1」​
吸氣時一步 ,呼氣時一步​

📈隨著運動負荷的提高(速度、時間、強度...),呼吸的頻率也會慢慢提升。尤其是當跑步速度開始增快,死腔也會顯著增加(淺呼吸),如果只改變呼吸頻率,那麼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就不會提昇,不利跑步時的氧氣增加需求,促使呼吸肌疲勞,最後降低跑步效率。​

-​
⚠️但這些頻率僅為經驗法則,並不適用於每個跑步者​
🏃‍♂️最好的方法還是多嘗試一些不同的呼吸節奏,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呼吸節奏喔!​

📚最後文末小調查:​
你跑步時會去注意呼吸嗎?​
A.不會,這樣會分心​
B. 會,這樣可以跑的更好​
C. 有時後會,尤其是累的時候​

把你的答案留言在下方!​
給我們一些回饋吧!​

-​
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❓​

留下一顆❤️讓我們知道吧❗️​

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最大動力​

#sportsyang#workout #sportsrecovery #yang#athletictrainer#fitness#exercise#sports#breathing#running#marathon​
#coach #muscle#肌力訓練#運動傷害#運動#健身#重訓#健身房#健康#顏色#健康#肌肉#減肥#台北馬拉松#馬拉松#慢跑#呼吸調節​
@ 河濱公園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Athletic Trainer.NASM-CPT.Peak Pilates 一位佛系運動少女 想到什麼就分享什麼 歡迎互惠合作 私訊粉專 歡迎追蹤ig粉專:@yang_srt 想了解更多:https://taplink.cc/emily851071
View all posts